第十一届全运会已经落下帷幕,由我区输送的运动员代表上海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了4金4银3铜的辉煌战绩,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,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同宝山体育坚持青少年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,合理利用社会资源,坚持创新机制体制的育才之道分不开的。 近年来,在区委、区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体育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,宝山区体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奥运争光计划,大力推进竞技体育“125” 发展战略,培养壮大了游泳、乒乓球、田径、击剑、射箭、手球、羽毛球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;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,建设了高素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二支队伍;打造了宝山少体校(同洲模范学校)、宝山二少体,宝山游泳学校、行知田径运动学校、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等五个体制优化、机制完善、设施先进的业余训练基地,使得宝山的竞技体育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,参加全运会的人数也不断攀升,由第九届的1人发展成为本届的17人。 在游泳项目建设上,宝山体育局一手抓引进高水平有潜质的运动员和教练员,一手抓本土优秀运动员的培养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 一、优秀运动员引进。2004年区体育局局长刘鸣,分管局长刘秋苹和市游泳二队总教练曹洪机、教练陈健波多次前往辽宁海舰游泳俱乐部洽谈刘子歌、石峰等七名小运动员和教练员金炜的有关引进事宜。在市体育局、宝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协作配合下,顺利办妥了各项转会手续,并落实了刘子歌等小运动员训练、学习、生活等相关事宜,为他们专心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经过几年的训练,这支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刘子歌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,并打破世界纪录。石峰打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全国纪录。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全运会上,刘子歌不畏强手,在女子200米蝶泳比赛中,再创佳绩,获得冠军,并再次打破世界纪录,在付项100米蝶泳的比赛中,获得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;在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同三名队友一起获得冠军,石峰也不负众望,获得两个亚军(男子100蝶泳和100米仰泳),为上海、为宝山人民争得了荣誉。 二、区内本土运动尖子的培养。区体育局在体教结合,经费投入上给予了大力保障。一是增加吴淞实验小学、宝山三中心小学和通河全民体育中心训练点,扩大了运动员编制,从最初的58人增至目前的150人;二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,区内即将新增3个游泳馆(宝山体育中心50米游泳馆、行知高级中学50米游泳馆和同洲模范学校25米游泳馆)教练员人数从四名增加至八名;三是外聘了游泳高级教练员,原国家队教练孙家伟担任区游泳学校业务副校长,并选拔推荐孙家伟为区拔尖人才,增强了教练员队伍的整体实力为业余训练提供了保障;四是建立了运动员每月达标制度,做好低年级运动员选拔,并设立运动员奖金,以此来鼓励运动员们刻苦训练,提高成绩。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,宝山在小年龄段游泳比赛中已开始崭露头角,目前区游泳学校的小年龄游泳项目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,今年年初,区游泳学校克服了人手少,时间紧、所需上报材料多等困难,通过重重审核,最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“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称号。 在乒乓球项目的发展上,宝山在全市率先引进民营企业的社会资源,建立了以乒乓球为训练重点,依托世界冠军曹燕华的品牌效应,借助杨行镇政府在训练设施上的大力投入,打造国内知名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基地。一路走来,该训练基地的发展得到了宝山各界的鼎力相助,杨行镇政府投入了近3000万建造了训练基地,并配备了设施齐全的运动员宿舍;杨泰小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,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,全校通过“金球运动”提高了素质教育,并合理解决了读训矛盾;区体育局在训练经费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于了大力扶持,每年投入训练经费从最先的12万增加到了目前的42万。从建立之初到现在,训练基地已向国家队输送了许昕、胡冰涛、尚坤、杨锷锋和沈燕雯5名优秀的运动员。目前,基地在编一线队员一共就10人,能有50%的队员被国家队选中,这在国内运动队里前所未有。 有了机制和体制的保障,有了全体体育人的不懈努力,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全国大赛、世界大赛的赛场上,将会有更多的“刘子歌”、更多的“许昕”、更多的宝山运动员为上海为祖国争金夺银,为宝山争光,宝山未来的体育事业将更加辉煌。 |